我們知道建造良好的雞舍、選擇優(yōu)質的雞苗和飼料,科學化的飼養(yǎng)管理,尤其是對溫度、濕度、密度、通風、光照、飼喂科學化的掌控,是養(yǎng)殖成功的必備因素。但在飼養(yǎng)過程中,還有一點是決定養(yǎng)殖成敗決定性的因素,并且在飼養(yǎng)過程中最難掌控的,也是誘發(fā)很多疾病的根源——溫差
眾所周知飼養(yǎng)管理最核心的是溫度、并與濕度、通風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三者的協(xié)調不好就會出現(xiàn)溫差,雞在換毛期溫差的最大承受力為2度以內,換毛結束后對溫差的適應力有所增強,但最大也不易超過4度。雛雞階段最適宜的溫度33-35度(濕度在65-70%),以后每周下降兩度,但臨床上由于溫度表的準確性,懸掛位置的不同,濕度的不同,所表現(xiàn)的溫度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掌握溫度除觀察溫度表外,14日齡以后的雞群,還應該參考雞群情況,(25日齡之前可參考雞分布均勻情況和雞張口呼吸的情況,25日齡之后可以參考雞群張口呼吸情況和雞羽毛的緊湊情況)來判斷雞群溫度是否適宜。
溫差通常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在整個飼養(yǎng)過程中,有效的掌控卻并非容易的事情;溫差通常有幾種情況如下:
v 季節(jié)溫差
主要是指一年四季,季節(jié)溫度對飼養(yǎng)管理造成的影響,和在季節(jié)交替時、氣候極易突變給飼養(yǎng)管理帶來的不變。
春季的特點:濕度較低,溫差變化較大,多風:
飼養(yǎng)管理的主要工作:增加雞舍濕度(尤其是暖風爐采暖的雞舍)一直到走雞不能放松;雞舍寬度在13米以下的雞舍,通風多以自然通風為主,適當使用頂風機和側風機為輔,控制通風口不宜過大,進風量不宜過快,并隨時根據你外界溫度的變化調整通風。
夏季的特點:干熱和濕熱并存;
飼養(yǎng)管理的主要工作主要以降溫為主。初夏天氣易突然炎熱,可使用縱向風機通風降溫,此階段要注意,雖然外界溫度已經較高,但風速溫度仍然較涼,要注意進風口不能直接吹雞,更不能讓風從網面下經過吹雞腹部。隨著溫度的升高,濕度的增加逐漸使用水簾降溫,使用初期要注意緩慢使用,防止水簾進風過涼(可通過調整風機的使用數(shù)量,和調整水簾周圍的小窗戶來中和濕簾的涼風)。進入三伏天后,要放開使用一切降溫設備,包括風機、濕簾、霧線等等;此階段的注意事項是:1、在雞能承受的溫度范圍內,盡量不要將雞的羽毛打濕,以免風速過大,受涼。2、注意進風死角,尤其是雞舍兩頭。3、注意舍中間的風速是否達標。4、注意晚上的通風降溫。5、千萬不能控水,要及時檢查水線。6、注意舍內負壓。7、飼料應少添加、少儲存,以免高溫高濕霉變。
秋季的特點:溫差逐漸加大,初秋多水,風大 ;
與夏季相比秋季的飼養(yǎng)最難掌握的就是通風。初秋高溫高濕應該降溫為主,到深秋就是一個以保溫為主的過程。因此秋季通風的原則是首選自然通風,其次是頂風機通風,再倒側風機通風,再倒主風機通風;秋季通風的注意事項:1、首選自然通風,如環(huán)境得不到控制,再使用機械通風,一定要緩慢開啟逐漸增大。2、進風口要多不要大,保持微風常通。3、外界溫度是通風的第一標準,要及時關閉風機。4、背向通風。5、升溫通風。6、如遇降溫天氣,一定提前升溫并關閉通風口。7、與夏季相比秋季的舍內氨氣濃度要多一些,人突然進入雞舍會有一定的味道,但有一個原則不能超越“可以讓鼻子感覺到味道,但一定不能讓眼睛感覺到不舒服”。 8、當縱向風機和側風機使用時,天窗、頂風機、雞舍的污水排出口將會成為一個進風口,要注意這些位置雞的溫度是否適宜。
冬季的特點:天氣逐漸變冷,多干燥,有風
冬季最主要的是考驗雞舍的密封及保溫情況,這個階段要注意的是:1、溫差會形成風,通風口進來的涼風是否內吹著雞。2、在深秋和初冬季節(jié)要注意看雞舍的墻壁、棚頂、隔斷是否有水珠形成,凡能形成水珠的位置,冬季將會有涼氣滲入進雞舍,造成雞舍內溫差拉大和局部雞群受涼。3、冬季通風口一般會使用不帶內袋的飼料袋遮擋上一部分讓急風變成慢風,讓大風變成微風,同時又給雞舍提供氧氣。4、適當給雞舍增加濕度,尤其是20日齡之前的雞。5、雞腹部堅決不能著涼。
v 天氣溫差
主要指天氣在晴、陰、霧、雨、霜、雪、風時對飼養(yǎng)管理造成的不變及應對。
在養(yǎng)殖的過程中,只有不斷的隨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才能讓雞群最大限度的減少發(fā)病,因此養(yǎng)雞喜勤忌懶。
晴天時要注意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溫度;
陰天時要及時給雞群采取供暖設施,萬不可說17日齡就把爐子停了,現(xiàn)在20日齡了誰還燒啊;
霧天時要保證機械通風,并保證微風常通,不可捂棚;
雨天時要注意及時升溫,防止外界溫度下降引起雞舍內溫度的下降。
下霜時,往往白天熱,晚上冷,尤其凌晨的1-5點,要注意進風口要小或者關閉,爐子的正常工作。
下雪不冷化雪冷,雨雪天過后要及時給雞舍房頂清雪,并適當提高舍溫,慎重通風,尤其是化雪時候。
天氣突變對養(yǎng)殖的影響最主要考驗的是:快速、及時。不要認為冷一會不要緊,熱一會沒關系,要知道細節(jié)決定成敗。
v 晝夜溫差
是養(yǎng)殖過程中最累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白天溫度逐漸升高,和晚上溫度逐漸下降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調整供暖設備和通風設備,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舍內溫差。最明顯的四個階段:早上7:00——11:00,升溫階段,13:00—15:00,高溫階段,17:00—22:00,降溫階段,凌晨1:00——4:00,低溫階段。當然以上四個階段有一定的地區(qū)差異和季節(jié)差異要靈活掌握。
v 舍外溫差
舍外溫差是指舍內溫度與舍外溫度所形成的溫差,溫差形成風,因此了解設內外溫差對通風口的開關、大小、方向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v 熱源溫差
主要是雞舍熱源周圍的雞與雞舍整體溫度和離熱源稍遠的雞的不同,尤其是采用暖風爐供暖的雞群,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暖風爐用的散熱片或送風袋應該盡量安裝在靠墻的兩邊,面向墻壁或地面吹風。用小爐子采暖的也應該向兩邊靠攏。優(yōu)點:1、可以減小和緩沖外來的冷空氣。2、避免局部高溫,使雞脫水,影響雞群的均勻度。
v 進口溫差
進口包括了人員設備的進出口和進風口,一般進風口瞬間進來的風較涼,也最容易忽視,因此臨床上70%以上雞群的呼吸道,都是由于進口溫差引起。
當舍外溫度與舍內溫度,有10度以上的溫差時,雞舍內溫度可能不低,但雞的體感溫度就已經接受不了,因此應在進風口的位置用飼料袋遮擋在網邊上或進風口容易受涼的雞群周圍;
人員的進出口也要有一個充足的育溫環(huán)境,并在進口兩米內,用飼料袋或塑料紙對網面至地面的位置進行保護。以防人員進出涼風趁機入侵。
v 日齡溫差
主要指雞群隨日齡的增長,自身對溫度需求的變化,和雞群自身產生的熱量的變化。這個過程要注意兩點:一、日齡增長的同時溫度應該緩慢下降,始終保持20%左右的雞張口呼吸。二、當后期機體自身產生的熱量,能滿足需要時時,也不要著急停止供暖設備(可適當加強通風),防止突然降溫。
v 舍中溫差
主要指舍內溫度分布的均勻情況,和有沒有通風死角,尤其是飼養(yǎng)規(guī)模在8000以上的雞舍。
一般情況下,育雛的位置靠近暖風爐的位置,溫度始終要高一點,離熱源遠一點(靠近風機)的位置始終要低一些。為彌補這一缺點,可以將散熱片盡可能向后移動(送風袋靠近爐子的出風口全部扎死讓熱風向后輸送),但這一操作比較費煤,有時效果還不理想,最好的辦法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離熱源較遠的位置生上一個或幾個小爐子。
另一種情況是,雞舍四周溫度低,中間溫度高(尤其夏季降溫時),通風時要充分考慮。
夏季通風降溫,要注意最低進風口要低于雞群的高度(尤其是地面飼養(yǎng)的雞群),風機前面約1—1.5米的位置不要有雞,這些都會是通風死角。
v 密度溫差
主要指雞群在舍內的分布均勻情況和整體的飼養(yǎng)密度是否合理。雞正常的體溫是42度,控制密度溫差的一個原則是不讓雞相互擁抱取暖。
一般雞場飼養(yǎng)密度,地面飼養(yǎng)為不超過10只㎡,網上飼養(yǎng)的也一般不超過13只㎡。夏季根據降溫設備情況可適當少一些,冬季如果通風設備不很理想,建議一定不要盲目擴大密度,以免誘發(fā)氣囊炎、大腸桿菌、腹水等疾病。在飼養(yǎng)的過程中建議及時用網片將雞分成幾段或幾片,不讓其來回自由奔跑,以免雞都擠在一起時熱,分散開來又涼。當然密度溫差也受擴群及時與否的影響。
v 擴群溫差
指在雞群擴群前后產生的溫差,臨床上15%的呼吸道與擴群有一定關系。
什么時間擴群為最好。當溫度能夠滿足時,雞群密度應越小越好,但最大的密度承受在于,不管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不管是吃料還是喝水,都不應該有雞在后面等著或者擠著吃料喝水。
擴群的注意事項:
1、 擴群前,適當提高雞舍內溫度(可以提高到30%—40%張口呼吸的雞),并持續(xù)到擴群后24小時以上,逐漸下降直正常溫度。
2、 擴群前,對即將要擴的位置育溫,不低于雞舍內現(xiàn)有溫度,當溫度能夠滿足雞時,先將塑料隔斷拉下,注意2小時內不要往過放雞。
3、 一般塑料隔斷有兩層,相距不超過5米,隔斷必須全密封,尤其是網面以下更不能進一點涼風,擋雞的網面一般距離塑料隔斷有1米以上的距離,不能讓雞直接接觸塑料隔斷。
4、 擴群時盡量選擇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免疫前后不擴群,雞群在亞健康時慎重擴群。
v 雞背部、腹部溫差
主要是指籠養(yǎng)雞,網上飼養(yǎng)的雞,臨床上很多溫度表,都掛在雞背的高度,而雞最脆弱,最怕受涼的是腹部。
溫度表及溫度探頭,懸掛的高度不同,所測的雞舍溫度不同(懸掛位置越高,溫度越高)。在秋冬季節(jié)必須將探頭放在網面以下5公分處?;\養(yǎng)雞宜在上兩層育雛,待換毛結束后再移到最下面的一層,因此建議溫度探頭的位置應該在第二層下5公分處。
接雞溫差:
主要指養(yǎng)殖戶在雞苗進舍前,舍內溫度過高,與雞苗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溫差。一般雞苗進舍前,建議提前4(地面飼養(yǎng)6)小時升高溫度至35度,以后緩慢降至27-30度。來雞后將雞平放在網面或地面上,揭開紙箱蓋子后,緩慢升溫至33-35度。
另外注意一點,除最炎熱季節(jié)降溫外,網面以下盡量不要走風,以免雞受涼。